當前位置: 首頁 > 優化營商環境政策 |
寧港攜手譜新篇!港理大南京技術創新研究院打造蘇港合作“新名片”
|
||||||||||
|
||||||||||
????近日,江蘇省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港澳產學研對接專場”上,香港理工大學南京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攜6項兼具前瞻性與產業化價值的硬核技術成果精彩亮相,為江蘇企業與港澳高校架設了高效對接、合作共贏的“黃金通道”。 ????蘇港合作源遠流長,是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江蘇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與香港長期以來保持著緊密的經貿與科技合作關系。在此背景下,香港理工大學南京技術創新研究院于2025年2月正式落戶南京市鼓樓區創新廣場,成為深化蘇港合作、促進寧港融合的一張“科創名片”。研究院依托香港頂尖科研資源與江蘇雄厚的產業基礎,緊緊圍繞國家所需、江蘇所能、香港所長,積極構建“高校研發+地方轉化”的創新協同體系,是鼓樓區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高地的重要實踐。 四大引擎,雙城賦能 研究院如何鏈接香港與江蘇? ????研究院的背靠香港理工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QS2026世界大學排名第54位,QS2025學科排名中7個學科躋身全球前30,26個學科進入全球百強),疊加江蘇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應用市場,是“名校基因”與“地方沃土”精準耦合的典范。 ????研究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張丹教授擔任院長,校本部直接派駐核心科研團隊駐寧。設立四大研究中心,每一個中心都充分體現香港學術優勢與江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 智能機器人與機電一體化研究中心 (張丹院士領銜) ????依托香港的原始創新優勢,結合江蘇在先進制造和醫療健康領域的廣闊應用場景,重點攻關醫療康復機器人和低空飛行器技術。 人工智能物聯網創新研究中心 (曹建農院士領銜) ????發揮香港在基礎算法和前沿通信研究方面的引領作用,對接江蘇在數字經濟、智慧城市建設的巨大需求,主攻邊緣計算、6G通信感知等關鍵技術。 視覺健康創新研究中心 (杜志偉、林全副教授領銜) ????匯聚香港及國際頂尖視覺研究力量,合作機構包括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等,服務于江蘇及全國龐大的醫療健康市場,致力于眼科診療技術突破及AI輔助診斷。 智能建造研究中心 (李恒教授領銜) ????結合香港工程管理的先進理念與江蘇作為港口和基建大省的迫切智能化升級需求,深耕港口智能化系統及智慧建造解決方案。 研以致用,成果落地 研究院如何破解產業“急難愁盼” ????研究院堅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推動多項核心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一線,在南京及全國多地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示范案例。 智慧建造為港口轉型“提速” ????李恒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Landlink通信系統已在南京港龍潭港區完成輪胎吊遠控改造測試,為山東萊州港、河北滄州黃驊港設計全域覆蓋方案。系統在干擾復雜的港口環境中仍保持高可靠、低時延,并具備中斷自愈與無感知切換,確保遠程操控與高清視頻回傳穩定順暢,大幅提升作業安全與效率。團隊基于Landlink打造的“4S”智慧安全管理平臺,實現統一通信、智能防控和實時風險監測,為港口數字化升級及城市基礎設施與工業場景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方案。 智能裝備為產業升級“添翼” ????張丹院士團隊的踝關節康復機器人,正聯合上海華山醫院推進臨床轉化。王林博士項目“基于折紙與廣義并聯機構的空中操作機器人設計理論與運動規劃”入選省自然科學基金,助力低空經濟。 智能物聯為智慧城市“添磚” ????曹建農院士及梁志煊博士研發的PolyPi-bot是全球首款專為管道、管廊及地下設施等密閉空間設計的自主檢測清潔邊緣AI機器人,為基礎設施維護提供高效、智能且可擴展的解決方案。 視覺健康為民生福祉“護航” ????杜志偉和林全教授團隊正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與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等,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會議上榮獲兩項大獎,AI屈光不正診斷系統和眼藥技術轉化項目進展順利。 生態雨林,資源集聚 研究院如何成為“寧港協同”創新沃土 ????研究院以賽事為紐帶、政策為支撐、合作為路徑,構建開放協同的科創生態。 鏈接全球,科創“寧”聚力 ????2025年8月主辦“國際未來挑戰賽(南京賽區)”,吸引15支海內外團隊參賽,院內團隊斬獲多項榮譽;舉辦多場院士級、百人活動,吸引參會超1000人次,成為展示寧港科創合作的重要“窗口”;張丹院士出任中國商飛-港理大飛機研究院理事,曹建農院士受聘哈工程客座教授,林全教授赴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研究院聯合校本部舉辦“寧港科創論壇”,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 鼓樓服務,全方位護航 ????鼓樓區以空間、資金、文化、人才等多重保障精心培育“創新雨林”生態。提供鼓樓創新廣場優質研發空間,規劃“企業孵化+教學實踐”聯動區,開展精準政策宣講、項目申報輔導等專項服務,研究院已獲批省級項目2項,并孵化科技企業1家,成功引進博士及博士后14人,創新載體功能不斷完善,人才集聚效應初顯;聯合東南集團、寧波銀行定制校企合作金融產品,為成果轉化提供“技術+資金”雙保障;組織寧港足球友誼賽、校董會考察等文化交流活動,增進寧港情感交流。 合作共建,拓展“朋友圈” ????研究院與中電信無人科技共建“低空經濟創新中心”,與多家企業及中國水產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簽約;積極參與南京市“千校萬企”紫金行動,對接3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實現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宇樹科技、中電信、南京港、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等多家龍頭企業及頂尖高校達成31項合作,4項技術已成功實現落地應用。? ????研究院半年多來的探索實踐,不僅是寧港科創融合的成功樣板,更為深化校企地協同、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創新貢獻了寶貴的“鼓樓經驗”。作為蘇港合作源遠流長背景下結出的新碩果,研究院這張“新名片”熠熠生輝。面向未來,研究院將繼續深耕“一國兩制”優勢下的全球資源網絡,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與前沿科技發展趨勢,聚焦江蘇及鼓樓區重點產業方向,持續深化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全力打造立足南京、輻射長三角、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蘇港科技創新合作“新地標”,為鼓樓和江蘇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持久的科創動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