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00014349/2025-60559 | 主題分類: | 科技、教育 |
組配分類: | 科技工作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鼓樓區科技局 | 生成日期: | 2025-09-04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鼓樓再添 “新增長點”:智能生物制造創新中心落地,校企地協同智創未來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生命健康產業;智能生物制造創新中心;校企地融合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鼓樓再添 “新增長點”:智能生物制造創新中心落地,校企地協同智創未來
8月28日,鼓樓區政府與南京師范大學共建的智能生物制造創新中心啟動儀式在南京幕府智谷成功舉辦。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華桂宏,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黃和,南京市科技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相關單位負責人,鼓樓區領導王安偉、徐程,以及高校專家、醫院代表、行業企業與投資機構代表共百余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校企地聯動賦能產業的重要時刻,為鼓樓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此次鼓樓區與南京師范大學的深度合作,是“強強聯合”的關鍵落子。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華桂宏表示,南師大作為國家“雙一流”高校,今年新增“微生物改造技術”等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疊加“江蘇省合成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優勢,其在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領域的科研實力,與鼓樓的臨床資源、產業空間、政策保障形成完美互補,為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注入“硬核動能”。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黃和將擔任智能生物制造創新中心管委會主任。他將帶領團隊聚焦生物制造前沿領域,依托新科學與新技術,推動創新中心打造成為合成生物學科研高地,為生命健康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儀式現場,黃和院士還為微康益生菌、紐邦生物、迪必爾生物工程、北極光等企業負責人頒發智能生物制造創新中心產業顧問聘書,邀請行業力量共促產業發展。
全鏈布局:創新中心如何打通“產學研用”閉環?
路徑清晰,聚焦前沿:“構建‘技術研發-中試驗證-產業轉化’全鏈條創新體系,聚焦智能生物系統設計、功能微生物智能制造等五大方向!”啟動儀式上,南京師范大學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書記吳麗娜的推介,清晰展現了創新中心的產業賦能路徑。據悉,中心以合成生物學底層技術為核心,打造“1+1+N”創新模式,既依托南師大科研平臺攻克核心技術,又聯動企業推動成果落地,真正破解“實驗室突破難轉化為產業產品”的痛點。
龍頭引領,梯隊培育:從產業生態搭建來看,中心已形成“龍頭引領、梯隊培育”的良好態勢:不僅引入微康益生菌這一行業“隱形冠軍”——其擁有亞洲最大的益生菌菌種研發智能制造基地,產品更是獲評拜耳制藥全球最佳供應商;還成功孵化益一科技、康科生物、修喵修勾科技、玖明醫療等企業,覆蓋醫療健康、膳食營養、寵物健康等細分領域,有效補全鼓樓合成生物產業鏈條。
強鏈補鏈,協同發力:此次活動簽約的海爾生物、德悅普惠醫療、量準科技等項目,進一步覆蓋細胞庫建設、創新藥篩選、生物芯片研發等關鍵環節,多項目協同發力,將推動產業鏈從“單點突破”邁向“全鏈協同”。未來,鼓樓將全力打造“校企地企聯合研發、生物醫藥研發在鼓樓”的發展格局,為企業提供從技術攻關到落地投產的“一站式”保障。
未來可期:鼓樓如何培育產業發展“新增長點”?
“以‘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服務,讓更多‘實驗室成果’變成‘生產線上的產品’!”王安偉書記在致辭中強調的“生態化打造”,正是鼓樓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核心思路。接下來,鼓樓將從三方面持續發力,優化產業生態:
資源對接更精準:搭建高校、醫院、企業、投資機構的交流平臺,定期舉辦技術研討會、產業對接會等“醫鼓聲聲”系列活動,促進各方資源深度融合,推動合成生物技術的快速轉化和應用。
政策保障更有力:加快推進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探索設立區級產業引導基金,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支持,同時深化“企業出題、高校解題”合作模式,推動校企聯合攻關、聯合育才。
人才服務更貼心:配合高校靶向引進合成生物領域領軍專家、青年團隊,聯動優化人才居住、教育、醫療等配套服務,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從400多年前《本草綱目》在鼓樓修訂刊印,到100多年前南京首座西式醫院在此誕生,鼓樓始終有著尊醫重衛的深厚底蘊。如今,隨著智能生物制造創新中心的啟動,鼓樓正以校企地協同為筆、全鏈布局為墨,在生命健康產業賽道上書寫新的篇章。未來,這里必將成為生命健康產業的創新策源地與發展高地,為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貢獻更多鼓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