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00014349/2025-51954 | 主題分類: | 科技、教育 |
組配分類: | 科技工作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鼓樓區科技局 | 生成日期: | 2025-07-26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搶灘腦機接口,鼓樓憑何被高看一眼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腦機接口產業;南京市腦機接口產業培育大會;資源富集;政企學研協同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搶灘腦機接口,鼓樓憑何被高看一眼
7月22日,南京市腦機接口產業培育大會召開。會上,南京就發力腦機接口產業密集布局,并明確提出發展目標:力爭2027年打造腦機接口領域科研和轉化高地,2030年建成全國腦機接口產業創新高地。
這是鼓樓“濃度”頗高的一場產業會議。從吞咽障礙康復系統項目等項目簽約,到深化研究型機構建設、加快推動場景開放……鼓樓元素處處可見。
置身南京超前布局腦機接口的戰略棋局,鼓樓區憑何被高看一眼?
醫教研資源富集“創新雨林”滋養產業沃土
“我做到了!我做到了!”前不久,江蘇省人民醫院腦機接口團隊按照既定的隨訪計劃,來到半侵入式腦機接口手術的患者張女士家中,幫助其進行上肢、手部功能的康復訓練及評估。
張女士2年前因外傷導致頸部脊髓損傷,此次手術前沒有任何抓握等手部功能。完成腦機接口手術開機康復訓練1個月后,張女士不僅能在腦機接口外骨骼氣動手套輔助下成功抓握水杯和木球,脫去氣動手套,張女士康復訓練的右手以及未經干預的左手,均能徒手拿起木球并穩穩地放在指定高度的桌面。
“通過多個科室配合,我們將硬幣大小的電極片植入患者顱骨下硬膜外間隙,術后腦電信號經適配器轉化,即可實現驅動體外設備完成動作指令。”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陸曉介紹,腦機接口技術主要分為三類:非侵入式(如腦電帽)無創但精度受限;侵入式(電極植入腦組織)精度高但創傷較大;本次采用的半侵入式技術將電極置于硬膜外,在提高精度的同時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手術損傷。這也是全國第四例半侵入式腦機接口手術,也是江蘇首例。
“江蘇首例”緣何誕生于江蘇省人民醫院?部分原因在于,醫療領域科研始終以臨床應用為導向,優質醫院對前沿技術的臨床需求有著深刻理解和敏銳把握。
南京理工大學相關工作人員魏志東對這一觀點很是認同。在南京市腦機接口產業培育大會現場,該校展出了聚焦腦機接口與精準醫學,與鼓樓醫院合作正在開發可穿戴設備NeuroCollar等產品。“這款可穿戴產品外形就像一頂帽子。其后續能夠應用于癲癇、帕金森、阿爾茨海默治療等多個場景。”魏志東介紹,高校具備前沿科研優勢,醫院蘊藏迫切臨床需求,雙方優勢互補、協同發力,相關研發與應用正加速轉化落地。
鼓樓區何以成為腦機接口產業培育的沃土?答案可從其南京主城的顯性優勢中找尋:鼓樓區坐擁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鼓樓醫院、南京腦科醫院等近460家醫療機構的臨床資源;54平方公里面積上,除公共設施、自然資源外,高校占地面積最大,南京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18所高校大致有7000畝,占全區面積的10%,具備48名兩院院士和10萬名科技人才等資源優勢。這些頂尖的臨床資源與密集的智力資源,共同構成發展相關產業不可復制的“硬核”底座。
南京市腦機接口產業培育大會項目簽約環節,江蘇阿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約落戶鼓樓高新區。該公司由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呂著海領銜創立,致力于將自研的“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無創腦機混合智能閉環康復系統”推向產業化。“中國吞咽障礙患者超過2000萬,這個系統首創了腦機混合智能康復方案,能夠幫助患者實時完成吞咽動作。多次重復后,系統能激活受損腦區功能重組,促進神經通路重建。”談及未來發展,該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依托鼓樓區“近水樓臺”的醫產學研資源,加速產品迭代與臨床轉化進程。
政企學研握指成拳政策牽引搶占產業制高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南京市腦機接口產業培育大會產業落地項目簽約環節,鼓樓高新區共簽約5個項目,占到簽約總數的大半。高端項目能對鼓樓能夠高看一眼,絕不是區位因素優越這么簡單。
聚區域創新要素之能,今年1月18日,鼓樓區官宣將依托453地塊重點打造江蘇(南京)腦機智能科技創新園,規劃設立科研項目孵化區、科技成果轉化區、產業項目應用區、科技總部企業區和項目配套服務區五大片區,集聚腦機接口產業鏈上、中、下游龍頭企業,形成“技術研發-產品轉化-產業化”的產業創新高地。該科創園也是江蘇首個腦機智能科技創新園。
告別“零敲碎打”,科創園區筑平臺;重構“系統集成”,政策賦能生態圈。南京市腦機接口產業培育大會上,鼓樓區在全市率先發布《發展腦機接口產業若干舉措》,打出了覆蓋“技術攻關—企業培育—場景賦能—金融支撐—生態營造”全鏈條的“政策組合拳”,從項目落地、研發創新、平臺建設、人才集聚、基金護航、場景開放等十大維度,為腦機接口產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的強力支持。
這樣的發展路徑似曾相識:5年前,鼓樓高新區關注到,我國向國際社會做出了“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彼時,南京、鼓樓還未開始相關產業布局。主動謀篇,很快引來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南京科創中心落戶;隨著《鼓樓區關于打造綠色低碳產業特色發展集聚區的若干舉措》的出臺,高新區狠抓項目招引,雅礱江江蘇新能源項目、萬幫場景微電網等一批項目順利落地,南京主城崛起一片綠色低碳產業新綠洲。
同樣是塑造新興產業,擅長“從無到有”的鼓樓再次因勢而謀、因地制宜,擘畫新興產業藍圖。“腦機接口技術,是通過神經工程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術,在醫療、教育、游戲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已成為全球科技競逐的重要賽道,也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 ”鼓樓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已經將腦機接口產業視作兩大未來產業之一,通過專門成立腦機接口產業攻堅推進辦公室,統籌產業發展。
具體來看,鼓樓將促進校企合作,和南京大學深化合作,發揮 “雙高協同” 創新試點優勢,共建南京大學腦機接口研究院;推動產融結合,攜手中國遠大、中電科14所、南京新工集團簽署成果轉化備忘錄,整合“技術-市場-資本”鏈條,加速核心實驗室技術落地;打通醫研壁壘,聯合省人醫、鼓樓醫院等6家機構建立倫理協作審查機制,統一標準、共享數據,為臨床轉化提速;匯聚產業龍頭,積極對接強腦科技、腦虎科技、微靈醫療等標桿企業落子布局,磁吸效應初顯。“目前,1億元規模的產業基金也在對接過程中,將通過資本撬動、政策集成、場景開放、生態構建多維發力,為腦機接口產業提供全要素賦能支撐。”該負責人表示。
配套服務的溫度與精度,終將在市場主體的獲得感中見真章。
南京普瑞精控腦機接口技術麻醉應用項目即將落地鼓樓,該企業融資負責人王玉祺介紹,聚焦非侵入式腦機接口(BCI)技術在智能麻醉機器人領域的臨床轉化與應用落地,他們團隊研發的精準麻醉監測下的自動化給藥麻醉機器人產品已在上海六院開展探索性臨床驗證,正在推進醫療器械注冊申報。團隊參與研發的另一款鎮靜鎮痛麻醉監護儀(ADM)產品已取得醫療器械上市許可,并在部分三甲醫院完成部署并投入臨床使用。“從資本對接到載體匹配,再到展會推介,政府服務響應速度快、服務精準度高。”王玉祺說,“這種務實高效的營商環境,正是硬科技企業最看重的生長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