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00014349/2025-44136 | 主題分類: | 科技、教育 |
組配分類: | 科技工作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鼓樓區科技局 | 生成日期: | 2025-06-30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黨建紅”賦能“科創藍” 鼓樓區構建校地企協同創新新生態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校地企融合;GU紅立方黨建科創聯盟;供需對接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黨建紅”賦能“科創藍” 鼓樓區構建校地企協同創新新生態
6月26日,南京市鼓樓區舉辦GU紅立方黨建科創聯盟主題黨日活動,邀請駐區高校、重點企業及市區相關部門,通過實地調研、政策解讀、需求對接等環節,以“理論聯學、活動聯辦、資源聯享、黨員聯動、創新聯推、服務聯合”持續激發校地企創新合力。
實地調研:創新場景零距離
在南京長三角綠色發展研究院,科研人員展示的碳捕集技術正在為城市低碳轉型提供解決方案;南京強思數字科技的智慧工廠模擬系統,讓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的場景觸手可及;悅星球數字醫療創新中心的遠程診療平臺,則將高校研發的醫學影像算法轉化為基層醫療的“智慧助手”。高校專家與企業家圍繞綠色低碳技術產業化、數字醫療成果轉化等議題現場交流,調研現場成為即時對接需求的“移動會議室”,生動詮釋聯盟“六聯”建設理念。
協同創新:政策服務雙賦能
活動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討論。鼓樓區科技局現場解讀新出臺的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綠色低碳和腦機接口等產業政策,推出“政策服務包”助力創新主體自主創新。圍繞推動高校成果轉化和企業技術需求,市科技局副局長王愿華介紹了“寧科薈”服務平臺,該平臺通過發布“成果+需求”兩張清單,構建起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全鏈條服務體系。鼓樓區正從“校地融合”向“校企地聯合創新”升級,通過政策引領與服務保障的雙輪驅動,推動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雙向奔赴:供需對接精準化
在持續兩小時的“接龍式”對接中,企業技術需求與高校科研儲備實現精準碰撞。南京長三角綠色發展研究院率先提出“實驗室行業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平臺、空氣污染控制碳足跡”等技術瓶頸;藥大制藥聚焦“生物藥中試轉化平臺”,強思數字科技關注“工業模型解析”,金陵科技集團圍繞“智能數據查詢分析技術研究”,江蘇移動信息系統集成公司則提出“低空快速建模和無人機5G智飛終端”等技術需求。
高校方面積極回應:南京大學科研院表示,學校目前已針對鼓樓區企業技術需求清單梳理對接相關領域專家科研成果,后續搭建對接平臺;河海大學科技處針對頂晶融合電力工程公司“光伏+儲能技術共建聯合實驗室”的需求,將利用省級技術平臺協助解決;中國藥科大學科研院表示,藥大已建立全方位專家智庫,正與華大基因共建原創數據庫,并籌建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概念驗證中心;南京師范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也紛紛表示學校非常注重搭建校地企合作橋梁,支持鼓勵教師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轉化科研成果。
長效機制:紅色聯盟再升級
“GU紅立方黨建科創聯盟”自2022年成立以來,以“黨建+科創”的思路開展多場活動,已成為政策宣講、成果轉化、人才流動的校地企融合創新綜合平臺。
區委副書記王玉春表示,“GU紅立方黨建科創聯盟”既是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也是以紅色動能激活創新引擎的重要舉措。今后聯盟將繼續以“紅立方”為支點,撬動高校、企業、政府的資源聚合,通過黨建鏈串聯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讓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鼓樓涌現,使“黨建紅”真正成為驅動“科創藍”的強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