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00014349/2020-04283 | 主題分類: |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 |
組配分類: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 | 體裁分類: | 報告 |
發布機構: | 鼓樓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生成日期: | 2020-01-14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鼓樓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報告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鼓樓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周瀚生
各位代表:
我受區人民政府的委托,向本次會議作《鼓樓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請予以審議。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9年,是我區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全區上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落實省、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負重攀登,奮勇爭先,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區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70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66項全面完成,2項基本完成,2項未達預期,目標完成率達96.8%。全區計劃執行主要呈現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1、主要指標平穩增長。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0億元,增長8%;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4.5億元,增長39.8%。固定資產投資302億元,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3%。
2、產業轉型提質增效。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96.1%。主導產業規模繼續擴張,不斷優化消費環境,實現商務商貿業收入增長10.1%;聚焦新興產業發展,軟件收入增長14%;加快環南藝美術文化街區等文化載體建設,積極打造全域旅游,文化產業收入增長15%,旅游產業收入增長15%;推動特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航運物流收入增長21.3%,科技服務業收入增長13.8%。
3、招商引資實現突破。全面落實市委“招商突破年”工作部署,深入實施定向招商、精準招商,全年舉辦各類招商活動134場次,成功舉辦軟博會、金洽會等鼓樓專場活動。引進實際到賬千萬元以上大項目156個,實際利用內資達220億元,新增市級總部企業4家,新增松鼠小店全國總部、喜馬拉雅電臺南京站等重點項目13個。樓宇經濟集聚效應繼續顯現,規模樓宇實現稅收84億元,增長10%。啟動13棟老舊樓宇活化改造。
4、外向經濟難中向好。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考驗,全力穩外貿,各項指標迎難而上、企穩回升。預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9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2.65億美元,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占比達100%。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8.9億美元,服務外包執行額88億元,其中離岸執行額42億元。
5、項目推進取得實效。142個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實現投資235億元。鼓樓創新廣場、南京港總部基地、南京華宏家紡科技創意產業園(二期)、中儲電子商務區(二期)等10個項目完成主體建設或主體封頂。22個市級重大項目進度和投資實現預期。
(二)全域創新扎實推進
1、創新資源有效利用。持續推進校地深度融合,加快金川、萬谷等“城市硅巷”建設,實際運營載體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52個、市級眾創空間4家、市級孵化器1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高新區主陣地作用持續增強,全年孵化引進企業145家,成功引進邊緣智能研究院等機構,舉辦首屆南京國際成果轉移轉化峰會等創新周專場活動。
2、創新動能持續釋放。創新主體不斷擴大,新增簽約新型研發機構1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累計達272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100件。新認定科技創業企業94家,新增科技貸款4.9億元。中儲智運等“雙創企業”完成天使輪以上融資7億元。創新人才加快集聚,高層次創業人才累計221人、科技頂尖專家累計4人、培育創新型企業家累計13人;就業參保大學生數量持續較快增長,大學生就業達7.3萬人。
3、改革創新深入實施。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兩個100條、民營經濟30條政策,完成市級改革任務2項、區級7大類30項85條改革。穩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新組建9家區屬國資集團。繼續強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信用體系建設及應用水平,在全省率先試點上線“全鏈通”審批平臺。實施街道綜合體制改革,完善多方參與社區治理服務新格局,積極開展全國街道管理服務試驗區創建工作。
(三)功能品質不斷完善
1、打好環保攻堅戰。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推進小型凈水站、雨污分流等項目建設,精準實施“河長制”,完成金川河南十里長溝主流(鼓樓段)、河西北部等水環境提升工程,全區水質實現穩定達標。打好藍天凈土保衛戰,開展餐飲油煙專項整治和鍋爐低氮改造,加強長江入江排口、土壤固體廢物、醫療危廢安全處置等排查治理,重點問題餐飲整治完成率、北河口水廠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100%。治氣、治土、治廢取得明顯成效。
2、認真抓好“長江大保護”。開展“一江兩岸”地區規劃,實施岸線綠道貫通和環境整治提升,基本完成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工程。海港樞紐經濟建設初見成效,南京長江國際航運物流服務中心部分投入運營,累計引入航運管理機構12家、航運物流及相關企業36家。持續推進沿江工業布局調整,金陵船廠簽訂搬遷協議。實施長江經濟帶“百項提升工程”,濱江岸線景觀提升等4個項目完工,長江大橋沿線環境綜合整治等5個項目穩步推進,上元門觀江平臺項目進行方案優化。
3、加強城市建設管理。不斷完善城市路網,完成白云亭路東延等6條道路建設,加快中央北路(上元門段)、北崮山路東延等道路施工進度。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建寧路8號等停車場,新增停車泊位達1072個。全面開展“晨光行動”,不斷提高城市管理能效,35條街巷綜合整治、110條街巷市容整治。加快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實現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地均GDP達240.6萬元/畝,存量土地供應比率已達50%。
4、居民生活環境持續改善。碧瑰園等33個小區整治出新完工,老舊小區整治面積達112.4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面積達7.5萬平方米,實現300個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推進老舊小區電梯加裝工作,全年74臺電梯竣工并投入試運行。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25%、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達73%,高于市考核水平。
5、加快重點片區整治步伐。實施中心片區環境更新改造和品質提升,14條市政道路優化出新,寧海路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完工。開展湖南路片區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推進沿街立面出新,完成云南北路段市政整治。下關濱江商務區加快公共路、惠民河西路等道路建設,城市功能品質進一步完善。鐵北管委會加快七一運輸地塊等征收進度,推進金燕路西側保障房建設,城市更新改造初見成效。
(四)共享發展取得實效
1、深入實施富民增收。就業創業渠道進一步拓寬,新增高技能人才850人,新增城鎮就業人數3.2萬人,實現再就業人數1.65萬人,培育自主創業者540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8%。工資性收入平穩增長,實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萬元,增長8.5%,高于經濟增長幅度。
2、持續優化公共服務。基層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改革成效初顯,智慧醫療水平顯著提高,每千人擁有醫生數達7.7個,每萬人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4人。不斷提高社區服務能力,智慧養老深入實施,新增老年人助餐點和照料中心共21個,接受上門服務居家老人數占比達34.48%,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數比例達92%,全省首創區級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各級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達94.42%,困難群體家庭子女入學資助覆蓋率達100%。
3、創新完善社會治理。圓滿完成70周年大慶、“國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動維穩安保任務。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排查各類線索近300條,破九類涉惡案件近80人,公眾安全感達98.7%。進一步強化網格化治理和社會監督,網格規范達標率達95%以上。強化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狠抓源頭治理、問題整改,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億元GDP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35以內,累計完成食品抽檢4472批次。
總體上看,2019年全區計劃目標基本實現,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關注:一是在外部環境趨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消費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未達預期。二是受前期手續辦理、計劃變動等因素影響,部分征收項目、少數城建項目未達進度。對此,我們要進一步總結經驗、科學謀劃,做好明年的計劃安排。
二、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省、市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認真貫徹新理念新要求,切實扛起建設“強富美高”新鼓樓的使命擔當,進一步對標找差、創新實干,著力繪就“全域首善、全域創新、全域美麗、全域幸福”新畫卷。
(二)基本原則
堅持首位度引領。按照南京提升省會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要求,牢固樹立“首位”追求,不斷提升鼓樓省會功能核心區品質。突出奮斗性導向。貫徹落實省、市高質量發展要求,科學合理設置指標目標,繼續保持一定難度和強度,確保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完善經濟工作體制機制,推動全區上下奮勇爭先,繼續走在全市、全省高質量發展前列。
根據上述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初步安排2020年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目標74項。
(三)主要經濟指標初步安排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以上;
——外貿進出口總額超過400億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實際利用外資2.6億美元;
——實際利用內資額72億元。
(四)重點任務安排
1、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全面落實“兩落地一融合”,新增新型研發機構4家,新型研發機構新增孵化引進企業9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20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家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8900件,PCT專利申請量120件,扶持大學生創業1000人。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新增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新增市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3家,新增南京市海外協同創新中心1個。加快中科紫臺創新基地、紅五月硅巷等創新載體建設,新增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加快人才集聚,科技頂尖專家累計5人,創新型企業家累計15人,區級高層次創業人才累計276人。
2、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產業目標質效雙提升,軟件業務收入增長12%,商務商貿業收入增長10%,文化產業收入增長10%,科技服務業收入增長10%,航運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8%。招商引資再上臺階,簽約項目投資總額達451億元以上,億元以上簽約項目43個,實際利用內資額達72億元,創建1幢億元樓宇、1幢特色樓宇,新增市級總部企業2家以上。高質量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積極爭取外貿增量,著力打造慈悲社、青島路國際化社區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成果。
3、顯著提高城市品質。全面落實市、區城建計劃,提高主次干道及支路街巷路網密度、補足公共服務配套,續建翠庭路二期等道路基礎設施,加快南京商業學校等停車場建設進度。繼續實施中心片區環境品質提升工程,完成市區下達背街小巷整治任務,實施鳳凰西街等3座垃圾中轉站改造,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達75%。加強城市資源集約利用,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100%。
4、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繼續開展工地、道路揚塵、土壤污染、餐飲油煙等專項整治,加大力度,確保完成省、市督查通報及曝光問題整改和銷號。推進治水攻堅,進一步完善“河長制”,完成下圩河、惠民河南閘水環境提升及外金川河寶塔橋段(入江口至回龍橋)環境綜合提升工程,鞏固黑臭水體整治成效,基本實現消除劣V類水體。貫徹“共抓大保護”,全面加強長江鼓樓段沿線管理和保護,繼續推進長江岸線南京大橋公園段環境綜合整治一期等工程。
5、持續改善社會民生。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不斷穩定和擴大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人數2.68萬人,實現再就業1.02萬人,援助困難人員就業19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70人。確保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繼續完善社會服務,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學前教育“增量、創優、普惠”三項工程,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率達0.75個/萬人。優化醫療衛生和社區養老服務,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3.5人,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45張。持續改善生活環境,實施杏林新村等16個老舊小區整治,完成50臺老舊小區電梯安裝和規劃手續辦理,完成校門口19號等30幢危房消險治理。強化安全保障,網格規范達標率達96%以上,食品安全監督抽檢4500批次以上;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巡查工作,單位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低于0.032,確保鼓樓全域安全穩定和諧。
6、統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繼續抓好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基層社會治理、信訪穩定和創新名城建設、重大項目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等市、區重點工作任務推進落實。進一步發揮鼓樓高新區科技創新主陣地作用,各項指標在全市實現爭先進位;進一步提升下關濱江商務區產業承載能力,城市更新、載體建設、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進一步發揮鐵北管委會牽頭推動作用,規劃引領、征地拆遷、地塊出讓取得新突破。
各位代表,2020年,我們將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的監督下,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打造“強富美高”新鼓樓的現實模樣,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