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00014349/2019-83557 | 主題分類: |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 |
組配分類: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 | 體裁分類: | 報告 |
發布機構: | 鼓樓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生成日期: | 2019-09-19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關于鼓樓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上半年執行情況的報告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鼓樓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執行情況;報告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關于鼓樓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上半年執行情況的報告
——2019年8月28日在鼓樓區
第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
區發改委主任 周瀚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會議報告我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上半年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上半年計劃完成情況和主要特點
今年以來,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強信心、迎難而上,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順利實現“雙過半”,省、市高質量發展目標、區委區政府十項工程、四項改革等重點工作同步有序推進。
區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70項目標中,68項目標達到或超過序時進度,2項目標或子項未達序時進度,目標過半率為97.14%。
(一)經濟運行狀況總體較好
1、主要指標穩中有進。上半年,實現GDP 818.01億元,增長8.4%,增幅排名全市第7;服務業增加值達780.28億元,增長9.2%,增幅排名全市第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974913萬元,直比保持兩位數增長。固定資產投資達152.74億元,增長10%,增幅排名全市第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9.51億元,增長5.8%,增幅排名全市第11。
2、產業結構繼續優化。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5.4%,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96.8%,排名全市第1,發展質量持續提升。主導產業培育成效初顯,實現商務商貿產業收入2279.24億元,增長11.6%;軟件業務收入達114億元,增長14.2%;文化產業收入達164.6億元,增長13.9%;科技服務收入達186.4億元,增長10.3%。
3、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上半年新增基金規模7.6億元,各類市場主體達13.33萬戶,凈增法人單位數占企業法人單位總數比重達10.84%,制定國家標準數2項并發布。招商引資取得成效,新增實際到賬千萬大項目84個、地區性總部或行業龍頭項目6個,規模樓宇稅收達42.2億元。
4、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全區142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15.3億元,超序時進度8.4個百分點;24個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69.74億元,超序時進度13個百分點。中能建(二期)、證大濱江大拇指廣場、恒大濱江(二期)、深業濱江(三期)、中冶和記洋行等5個項目提前完成全年投資計劃。
5、對外經濟迎難而上。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98.5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分別完成全年目標的56.73%、72%。實現服務貿易4.45億美元、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21.2億元,分別完成全年目標的50.57%、51.71%。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占實際利用外資總額比重達100%。
(二)創新名城建設深入推進
1、城市硅巷加快建設。以“一圈”引領、“雙軸”輻射、“多點”支撐為總體目標,著力開發科創載體資源、優化科創空間布局。對接南大、十四所等17家駐區高校院所,實現“科創+校園”緊密聯動。推進紫金山天文臺、萬谷京東云及智夢園等重點載體招商,引進、培育生物醫藥、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精尖產業,打造以“城市硅巷”經濟為特征的全域創新格局。
2、科技創新成效明顯。新增簽約新型研發機構5家,實現有效發明專利8966件,PCT專利申請量78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92家,研發投入達9.58億元,新認定科技創業企業47家。加強校地融合,新增產學研項目25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1.22億元。
3、創新人才不斷集聚。強化高等人才引育,6人申報科技頂尖專家,66名區級高層次創業人才通過初審,留學回國人員達1855人。不斷拓寬區內人才培育渠道,新增高技能人才432人,大學生就業3.7萬余人,扶持大學生創業773人,培育自主創業者2912人。
(三)城市功能品質穩步提升
1、城建城管不斷加強。寧海路、湖南路沿線立面整治及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施工,城西干道沿線立面整治施工收尾。寧海路街道核心片區8個小區出新工程基本完工。建寧路8號公共停車場建設完工,鼓樓商校停車場樁基施工。地鐵7號線福建路站點實施征收,中央北路拓寬改造項目下發征收決定。
2、深化資源集約利用。單位建設用地稅收收入達48.56億元/千公頃,排名主城第2。地下空間利用總量達740.3萬平方米,建設用地地均GDP達121.49萬元/畝,存量土地供應比率達50%。按照海綿城市建設標準,進一步完善新老建筑排水系統改造,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率。
3、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加大水環境整治力度,提前完成金川河水環境提升主體工程,南十里長溝主流(鼓樓段)完成河道清淤,開展城北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研究。嚴格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管控,空氣質量優良率為65.7%,PM2.5均值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餐飲企業規范整治驗收備案達57.3%。COD、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濃度達標,北河口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醫療危廢安全處置率、輻射源管理達標率均達100%。
(四)社會民生事業取得實效
1、富民增收成效明顯。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259.8元,增長8.7%,總量排名全市第2。完善就業保障,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8萬余人,實現再就業近9000人,援助困難人員就業近1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0%以內。
2、民生項目有序推進。堅持“開門辦民生”,廣泛征集400余條民生項目建議,實施10項重點項目。新增10個老年人助餐點,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61.2%,金城花園積淹水片區改造完工,老舊小區增設電梯竣工45臺,其余項目均實現過半。
3、科教文衛蓬勃發展。推進教育均等化建設,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率達0.88所/萬人,困難群體家庭子女入學資助覆蓋率達100%。完善基層養老醫療體系,每千人擁有醫生數達7.5個,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數比例達94.7%,新增養老床位數755張,醫藥價格綜合改革覆蓋率達100%。全面實施軟實力建設,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0.275平方米,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達100%,公共資源進場交易總額達41億元。
(五)持續推進重點領域發展
1、改革創新激發活力。有序推進7大類30項85條改革項目,全力抓好“四項改革”。完成區屬國資國企改革,對49家企業實施優化整合和功能性重組,做好管理權及股權劃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行政審批服務便民化建設,在全省率先試點上線“全鏈通”審批平臺,優化登記流程。
2、重點片區培育壯大。下關濱江商務區加快推進南京航運交易中心建設,實現航運物流營收205.6億元,增長22.23%,海港樞紐經濟排名全市第1。鼓樓高新區進一步強化創新名城建設主體地位,新簽約新型研發機構4家,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16家,PCT專利申請量21件,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額完成647萬元。鐵北片區突出規劃引領,初步明確概念性規劃和產業規劃、幕府創新小鎮等設計方案,實施金燕路西側保障房、金陵村象山保障房、七一運輸地塊等項目征收。
3、基本保障不斷加強。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抽查經營單位近1.8萬家,整治率83.9%,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率同比下降50%。完成食品監督抽檢2994批次。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上半年受理各類線索320條、辦結188條;重點領域立案查處328起,破獲23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90人。群眾安全感達97.5%,較去年同期上升一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上半年區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在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消費市場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貿易、服務業指標增勢回落,家電,音像、糧油等重點行業呈現不同程度下降。二是受征地拆遷、手續辦理、方案審批等前期工作進度影響,區級新開工項目進度較慢。
二、下半年工作措施
為確保全年目標順利完成,顯著提升鼓樓在全市的首位度,全力打造“省會功能核心區”,下半年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目標組織調度,確保各項指標平穩運行
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以省、市高質量發展目標、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為核心,全力抓好統籌推進。抓責任落實,結合省、市考核體系,完善區考核辦法,形成重點突出、評價合理、獎懲分明的考核機制。抓薄弱環節,針對GDP、社零、固投等指標,在保住限上企業存量的基礎上,深挖增長潛力,做好上限企業入庫入統、近限企業發展培育、新增企業跟蹤服務,及時獲取增量支撐,盡快彌補指標缺口。抓跟蹤推進,繼續實施“掛圖作戰”、按月督辦、點對點督辦,及時對產業、行業及重點企業進行跟蹤分析,不斷提高工作主動性、指標可控性,為目標順利完成打好基礎。
(二)著力發展高新產業,不斷優化經濟結構
聚焦高端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力度,抓好高成長型企業配套服務,不斷提高總部企業、獨角獸和蹬羚企業數量和發展水平。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搭建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開通政策服務窗口,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形成主導產業、特色產業集聚發展新格局。聚焦高新技術,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生命科學等領域,實施“百優民企”培育計劃、中小微企業“滴灌”計劃,甄選一批成長快、潛力大的企業實施精準培育。聚焦項目建設,全力破解征地拆遷、資金配套、規劃審批等瓶頸制約,加大市、區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為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三)協調建管重點片區,實現全域優質均衡發展
進一步優化各個片區核心功能定位,差異化設置發展路徑,實現資源利用最優化、整體功能最大化。核心片區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精細化建設管理,確保湖南路、寧海路沿線立面整治、寧海路片區綜合整治、核心片區小區出新等工程順利完工。鼓樓高新區加快高企培育、人才引進,積極推進453地塊場地整合及方案優化,年底達成20萬平方米“硅巷”建設目標。下關濱江商務區圍繞航運產業,結合證大、深業等近30萬平方米商業載體招商,加大航運、金融、總部類企業招商力度。鐵北片區加快規劃方案編制,積極跟進SPV公司融資到位情況,全力推動七一運輸地塊、河路道等地塊征地拆遷。
(四)全面增進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
以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全力保障民生事業均衡發展。強化富民增收,落實援企穩崗政策,多渠道開辟就業崗位,不斷拓展增收途徑,推動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夯實托底保障,加強救助資金管理審查,嚴格執行低保、臨時救助、撫恤優待等發放標準,確保社會兜底保障更精確。完善公共服務,聚焦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深入實施智慧養老、“時間銀行”,進一步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序推進10項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提升公眾安全感,深化“網格化+網絡化”基層治理模式創新,實施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持續開展區街社三級聯動掃黑除惡專項整治,實現安全治理全覆蓋。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員,下半年,我們要在區委的領導下,在區人大常委會的監督下,進一步對標找差、創新實干,為建設“強富美高新鼓樓”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圈:環南大知識經濟圈;雙軸:虎踞路文創產業軸,模范馬路研發產業軸;多點:十四所453地塊、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核心點位科創載體